第325章 当世文武天花板_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短篇小说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325章 当世文武天花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5章 当世文武天花板

  “子坤,本想让你多歇息数日,不想洛阳局势骤变,只能将你从府上请来商议要事。”

  说到这里,刘备神色流露出掩盖不住的忿怒。

  “初见董仲颖,备还觉得其是个性格豪爽的西凉汉子,不想其居然有如此的狼子野心,端是不为人子,妄食汉禄!”

  对于刘备所说,李基自然是一清二楚。

  锦衣司所传回的情报之中,清楚地记录了董卓入京,尽收洛阳之内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等将领的部曲,彻底控制了洛阳城防后。

  董卓便彻底扯开了那忠臣的面具,直接在朝议之上提废立之事,意图废天子刘辩,而立其弟刘协为帝。

  如此作为,岂能不让心怀大汉的刘备愤怒不已?

  而锦衣司所传回的情报最后所提及的,则是朝堂之中满朝公卿,仅有执金吾丁原直言反对,这也导致了董卓与丁原二人正各率部曲在洛阳大战。

  刘备叹息了一声,有些寂寥地说道。“如今,唯希望执金吾能败董卓,诛此逆贼,以正朝纲。”

  虽说刘备也很清楚如今朝政混乱至此,再加上天子年幼,即便是丁原大败尽显狼子野心的董卓,大汉也已经是积重难返。

  只是,李基却是以着相当冷静的口吻给刘备泼了一盆冷水,道。

  “主公,以眼前形势观之,执金吾丁原所率并州兵恐非董卓对手,必为其所害,朝廷大权尽落董卓之手已成定局。”

  “什么?”

  刘备先是诧异地道了一句,然后又想到了李基这两年不在大汉,开口解释道。

  “子坤有所不知,此前有休屠胡人进犯并州,杀害前并州刺史张懿,执金吾接任并州刺史后在河内郡广招并州豪勇之士,屯兵数万,一战而大败胡人,尽显并州骑兵之精锐。”

  “期间,执金吾麾下有一义子名为吕奉先,率领并州精锐冲阵斩将于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使并州胡人闻吕奉先之名而退避三舍,渐有当世第一猛将之称。”

  “有如此义子相助,再兼并州骑兵之精锐,即便执金吾兵力逊色于董卓,亦不至于一败涂地也。”

  顿了顿,刘备言语之中难掩一丝与有荣焉地开口道。

  “说起来,子坤恐怕也不知如今世人多有传闻,勇当以九原吕奉先冠绝三军,智则以国士李子坤首屈一指。”

  这传闻,刚刚返回吴郡不过数日的李基,还当真是丝毫不知,更是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中倒是成了世人眼中类于吕布对武将而言的文士天花板。

  不过,李基倒是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在董卓与丁原一战过后,相对比吕布作为当世第一猛将的名头,“方天画戟专捅义父”的名声也将渐渐传入世人耳中。

  “主公,吕奉先再如何勇迈,又能否以兵刃斩断智谋?”

  “再者,如今洛阳大权已尽落于董卓之手,尽得优势!纵使董卓野战一时难以击败执金吾,也只需紧闭洛阳城门,又封锁周边雄关,执金吾便是一瓮中之鳖,冢中枯骨,唯死一途。”

  李基缓缓地向着刘备分析了一番洛阳形势,却是让刘备惊出了一身冷汗,徒然明白执金吾丁原恐怕身边并无智谋之士相助,否则不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作为帝都的洛阳,是被一座座雄关所保护在中心的。

  而在朝政大权已被董卓所控制的情况下,董卓只要封锁四方雄关,那么丁原别说是击败董卓,就算是想逃离洛阳怕都是一种奢望。

  刘备叹息了一声,道。

  “如此说来,执金吾必败无疑?”

  “必败无疑!且以着当下形势而断,执金吾一败,朝中亦再无反对废立的声音,天子刘辩被废……”

  顿了顿,李基接着说道。

  “以着洛阳情报传回吴郡所需的时间,恐怕此刻丁原已败,皇子刘协已被董卓扶为天子。”

  侧厅之内的气氛,一时陷入了沉寂,李基默默地等待着刘备消化这个结果。

  不过,刘备的心性显然不会为眼下大汉的局势恶化而动摇心智。

  仅仅片刻后,刘备就彻底明白洛阳的局势已然不能寄予希望,且也并非是眼下远在江东之地的吴郡所能影响的。

  “子坤,那眼下备该如何作为?”刘备向李基询问道。

  李基闻言,心中亦是早有腹稿。

  吴郡之地对于洛阳所能产生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以着眼下洛阳传回的情报,恐怕曹操刺董然后号召天下诸侯起军讨董,也会继续发生。

  原轨迹之中的十八路诸侯讨董,看似是天下人维护汉室的最后一次作为。

  可随着董卓挟持天子刘协迁都长安,也将彻底扯下了汉室最后一块遮羞布,迎来真正诸侯混战的乱世。

  这一趋势,亦是眼下鞭长莫及的刘备集团所无力阻止的!

  李基可以将整个瀛洲玩弄于鼓掌之中,短短两年时间便将瀛洲变成自己的形状,但大汉的体量远非小小瀛洲所能相比的。

  李基眼下所能做的,便是为刘备集团在到来的乱世之中争取到足够的先机与底蕴。

  而原轨迹之中的天下诸侯讨董,明面上是失败了,但实则诸侯们争取的却是汉室衰落后留下的政治资产。

  其中,又以曹操和袁绍为最!

  曹操以着刺董以及盟军号召者的名声,不仅广受英才来投,还被东郡郡守王肱赠予东郡一郡之地起势;

  至于身为诸侯盟军盟主的袁绍,本是冀州牧的韩馥却畏于袁绍名声,又见无数人心归附于袁绍,不仅被迫让出了整个冀州,甚至最后被袁绍吓得在厕所之中以刻刀自杀。

  由此可见,声望之用有时更甚于雄兵数万。

  因此,即便阻止董卓当下力有不逮,但李基却不会将那等庞大的声望相让之。

  当即,李基略微沉吟了一番后,开口道。

  “今汉室衰落,朝中大权为董贼所逆乱,正是身为汉室宗亲的主公该有所作为,兴扶汉室之际。”

  刘备的神色一肃,道。“请子坤教之。”

  李基当即正色道。

  “董贼欲为王莽行废立之事,使皇纲失统,有翦覆四海之危!”

  “而朝中衮衮诸公畏其威势而不发一言,可须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者尚有多位汉室宗亲牧守四方,焉能使董贼独断专行,祸乱天下而无人能制?”

  旋即,李基大袖一挥,朗声道。

  “主公可待洛阳消息至,若董贼当真劫夺国柄,妄行废立之事!主公宜即可修书于牧守四方之汉室宗亲刘虞、刘焉、刘表,号召四方宗亲斥责讨伐董贼!”

  刘备的眉头一皱,有些怀疑地开口问道。

  “这?可行否?”

  不怪刘备犹豫,实乃号召掌握四方重兵的宗亲州牧讨伐董卓,一个不妥,那便是与叛逆无异。

  “只要能说服幽州牧刘伯安支持,那便是大义在我。”李基答道。

  刘虞的地位,在一众汉室宗亲之中可谓无人能比。

  刘虞此前便为宗正,又迁为幽州牧,大败乌桓之后,更是被先帝刘宏加封为三公太尉。

  而某种意义上,汉室刘家便是整个大汉最大的世家。

  刘虞作为汉室中最为德高望重的族老,如今族长变更之事为外人操持控制,刘虞只要愿意出声斥刘协为董贼所扶的伪帝,四方汉室宗亲当进京勤王,匡扶刘辩复坐帝位。

  那么于理于义,只会在刘,而不会在董。

  甚至,这比之原轨迹之中,曹操所传于四方号召诸侯勤王的矫诏要有说服力得多,亦只会更让天下人信服。

  且如此一来比原轨迹之中还多了一个好处!

  即便天下人人皆知董卓乃是把持朝政,祸乱大汉的贼子,但董卓眼下所代表的无疑是大汉朝廷。

  而原轨迹之中以着袁绍为首的众多诸侯所组成的盟军,本质上仍然是代表着地方。

  不管是讨董盟军击败董卓,又或是董卓迁都西安,这都是向天下人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大汉朝廷不敌地方势力,这对于汉室的打击程度尤重于董卓之祸。

  作为朝廷,腐败暴虐未必会灭亡,但衰败虚弱必会导致灭亡。

  因此,若是能以刘虞名义号召四方宗亲联合地方诸侯讨董,那么起码能给大汉留下一丝遮羞布。

  即便大汉朝廷不敌,那也是不敌于汉室宗亲手中,并不代表汉室已衰败到了极点,

  而刘备斟酌了片刻,在李基一点点地分析出此举利弊之后,明白或许这是眼下作为汉室宗亲尽可能保存一丝大汉颜面的法子之一。

  除此之外,尽去侥幸之心的刘备开始召集麾下文吏武将,开始在吴郡之中全力整军以及筹备各类军械物资,以应对似乎已经迫在眉睫的大乱之世。

  只是,在以着张昭、张纮为首的江东世家官吏,看着在会议上依然稳坐在刘备次座的李基之时,不少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而在张纮以着眼神的示意下,一个陪于末座的小吏骤然出声道了一句。

  “此为吴郡之议,昭亭侯何在于此?”

  此言一出,正厅之中的声音都为之静了一阵。

  旋即,以着关羽、张飞为首的武将纷纷向那个小吏投去了视线,吓得那个小吏当场便是两股战战,连忙解释道。

  “属下就是疑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p90.cc。短篇小说手机版:https://m.dp9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